我的博文

收集的淋巴结炎的资料

2011-11-06 00:35 阅读(1036) 评论(3) 分类:文娱

 除了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内还可发生各种各样的特殊感染,其特点是:由特殊的病原微生物引起;有特殊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如出现肉芽肿等;经特殊检测在病变组织、分泌物或体液中可能找到相关的病原微生物,在临床上需要特殊药物的治疗。
    (一)结核性淋巴结炎
    结核性淋巴结炎是淋巴结最常见的特殊感染。淋巴结结核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肺结核同时存在或作为全身播散性结核的一部分。临床上常表现为一组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多见,肿大的淋巴结可互相融合成块,也可穿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常有液化的干酪样坏死物流出。组织学的基本病变是结核性肉芽肿性炎。具体病变详见第十五章第一节。
    (二)淋巴结真菌感染
    淋巴结较常见的真菌感染是曲菌、新型隐球菌和组织胞质菌等,淋巴结的真菌感染常常是作为机体全身感染的一部分而存的。临床上常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淋巴结的轻度肿大。具体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详见第十五章第八节。
    (三)组织细胞坏死•陛淋巴结炎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l。。StlC)cytic necrotJzing 1ymplaaderll’tl’S),现认为与第6型人类疱疹病毒(hLlmfln herpes Vl’rt心typel 6,HHV一6)的感染有关。年轻女性患者多见,可见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有轻微疼痛,部分患者有发热。组织学表现为在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及被膜下有片状或灶性凝固性坏死,几乎不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在坏死灶及周边可有形态多样的组织细胞(巨噬细胞)活跃增生,常见吞噬现象。巨噬细胞间可见散在或灶状分布的异型T免疫母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核分裂象易见(图9—2)。这种形态学表现很容易被误诊为淋巴瘤。该疾病是自限性的,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绝大多数患者在1~3个月内自愈。
(四)猫抓病
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是由巴尔通体科(Bartoneuaceae)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自限性淋巴结炎。90%的病人年龄在18岁以下。该病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多数位于腋下和颈部。被猫抓伤后约2周出现淋巴结肿大,皮肤损伤部位可以出现炎症、肿胀或痂皮。大多数病人淋巴结肿大在2~4个月后消退。病理变化 本病特征性病变为由组织细胞演变的上皮样细胞形成肉芽肿, 肉芽肿中央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星形脓肿。脓肿外周有类上皮细胞增生,有时呈栅栏状排列,一般没有多核的朗格汉斯巨细胞(图9—3)。淋巴结的典型病变及有猫等宠物抓伤史和病原体皮肤敏感试验阳性者,可以确定诊断。
    (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L-s monon。lcleosis)是青壮年的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由嗜B淋巴细胞的EB病毒(疱疹病毒的一种)引起。
‘ 病理变化病变常累及血液、淋巴液、脾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周围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增加,白细胞计数在12 00—0~1800()/斗L,其中60%以上为淋巴细胞。多数淋巴细胞体积变大。直径12~16’g,m,出现异型性,特征是胞质丰富,含有多个清亮空泡,核卵圆形,边缘锯齿状或皱褶状,这种异型的淋巴细胞带有T细胞标记,在周围血涂片中出现可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
此外.全身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后、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组织学上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遍布在淋巴组织内,占据整个副皮质区。B细胞出现反应性增生,滤泡增大。偶尔淋巴结中出现与霍奇金淋巴瘤标志性的施一瑞细胞(Reed—Ster-nbeI•g cells)相似的异型细胞。在这种情况下,须做特殊检查以排除霍奇金淋巴瘤的可能。   
    大多数病例出现脾大,重量为300~500g。脾脏的组织学改变与淋巴结类似,也可见大量的异型淋巴细胞浸润。
    肝脏组织学上,异型淋巴细胞浸润汇管区和肝窦,肝小叶内可见点状或灶状坏死,其内可见淋巴细胞。
    临床特点 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发热、喉痛、淋巴结肿大,病人的精神行为改变也很常见和突出。大多数病人,病变4~6周内消退。偶尔出现并发症,最为常见是肝功能不全。

 

上一篇:苏之秋
下一篇:neural rosettes

我要评论

loading...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