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教育,自我,独立,希望

2010-01-24 16:20  阅读(586)  评论(2)  分类:健康生活

 

终于不再犹豫,续上篇博客提及的内容,动笔记录一直在脑中奔腾的思想。之所以犹豫,想法太散,命题太大。记录,是认知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所以我坚持写下去,全文如下:

教育,自我,独立,希望

“当我们心智还处在幼稚中,年龄却先一步开始宣布变老。”这是一位毕业后工作四年的硕士朋友在电话里对我发出的感慨。类似这样的话,我最近听得不少,也正在感同身受中——年龄已经不小了,想法有时候却幼稚得很!

9年义务教育,接着继续完成本科,硕士等学位,这是一个勤奋接受再教育的过程,是一种积极向上、完善自我的精神面貌。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在某种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让每一个人的内在禀赋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现实中,精神情境与社会情境的复杂,让人总不免有迷失的心态。

这种迷失,我近来的理解是:一种对自我的寻找和认知方面的苦恼,一种自我否定与肯定的辩证转换。换句话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或去决定去选择去面对去承受......

处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给自己包装一种适合社会竞争的外在特征,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必须装备。尽管在大学里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比如大学生创业,在校生兼职,实习生培训等多种方式。但大部分人,对自己在踏入社会后个人奋斗的认知是未知或者浅显的。父母老师他们或许能当照明灯或指路人,可脚下的路终究要自己走,而且走的方向是否是自己所想还暂且不说。在以一个开放,谦虚,主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同时,需要强化一种意识——人格的独立。《歌德自传》里提到——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荫而成长,倚仗兄弟和好友,藉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要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是的,有了独立的意识,才能更好在教育,情感,经济,政治,娱乐,网络等各个层面获得自我的认知。很多人见我爱写博,说我爱好文学。可“文学”对我而言,是让我无法承受之重的字眼。又有人说我思维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说跳跃性思维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特质,政治伟人毛泽东,思维就极富跳跃性,所以他同时也是位诗人。可我深知自己缺乏历练和沉淀。当年明月写出了《明朝那些事儿》,书籍畅销得很,我没有读过,才30岁的他有多么深的历练还不敢说,至少他让自己的思想沉淀了。我坚持写博表达内心的想法和记录生活点滴,希望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了解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担忧,恐惧,快乐和梦想,以此更好的发现和开发自身的潜能。

可是独立的人并不代表就找到自我。歌德在《亲和力》一文中说到——我们被生活的浪潮推向前去,而我们却以为我们在独立行事,我们有权选择我们所喜欢的活动。然而,一仔细观察,我们便会发现,我们被迫做的不外乎是适应时代的倾向和要求。                     

Hay老师在华夏文苑里的一篇转贴里提到:“今天中国的青年:非常优秀,但是非常困惑;非常聪明,但是不够自信;是多年来第一代能够在平安的社会、完整的教育中成长的一代;出生在被信息铲平的世界中,他们必须成为融会中西的精英;有幸出生在拥有选择的时代,但是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不能不引人深思。

我们受教育,希望能认识真理和自我,独立是面对生活的一种姿态。但愿自己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获得一种智慧。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海地此前正经历一场地震后的浩劫,在那种环境下讨论人生,除了生存下去,其他都似乎毫无意义。希望与爱,成为了他们活命的氧气!无论今天怎么样,爱和希望,才是我们坚定走下去的动力。今天比昨天好,那就是希望!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