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美国为什么背叛了茶叶
七年战争(1756-1763)是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而发动的大规模战争,英国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加拿大和印度割让给英国,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
为了偿还七年战争的巨额债务,1765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经济控制的《糖税法》、《茶叶税法》和《印花税法案》。北美人民(“新英格兰人”)针对《印花税法案》喊出“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成立一些秘密的反英组织对法律进行抵制,1766年英国国会被迫废除了《印花税法案》。1767年,英国随后又颁布了《汤森法案》,对输入殖民地的玻璃、纸张、颜料和茶叶等征收进口税,并在波士顿设立海关税务司总署,试图通过这些税收弥补财政损失,结果同样遭到了普遍抵制,甚至北美人民以拒绝购买英国货来抗议,使得1770年英国再次被迫废除法案。但是,唯一留下茶税,表明英国拥有对北美殖民地征税的权力。
对于北美而言,他们极有可能在17世纪上半叶就从荷兰人那里接触到茶叶,饮茶的历史也很有可能比宗主国英国还要早,新英格兰人饮茶的历史比喝咖啡要早几十年。由于新英格兰人的主体是英国的移民及后裔,从宗主国继承饮茶的习俗是很正常的。约在1690年,波士顿开设北美大陆第一家代销店。据估计,1760年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进口已达到100万磅,但是大部分都是走私茶,北美人民已经普遍饮茶,茶叶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最初荷兰贵族的示范下,在随后英伦三岛茶香的刺激下,上行下效,饮茶成为一个时尚,同时也成为一种生活饮食方式,走进绝大多数北美人的生活。从1757年,纽约市为规范茶水销售而颁布的《纽约市茶水贩管理条例》可见当时活跃的茶叶商业状况,纽约俨然当年的盛世长安,“不问僧俗,投钱取饮”。
18世纪上半叶,在国内抗议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政府平衡各利益团体之间关系的前提下,英国禁止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向北美销售茶叶,需要先在伦敦拍卖,然后由伦敦商人运输到美国销售。由于英国对茶叶征收的高额税收,使得瑞典和荷兰在北美大量走私茶叶。英国及其在世界主要殖民地的走私茶泛滥,北美殖民地对来自英国茶叶的抵制,还有经营上投机等一些问题,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出现大量的茶叶积压,最多时达到约2100万磅,拖欠政府税款达100万英镑,公司财务收支亮起红灯。
1773年5月,英国政府在英国东印度公司请求下通过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也被称为《茶叶法案》,法案允许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向北美出口茶叶,从英国出口的茶叶可以获得全额退税,只需向殖民地海关象征性缴纳每磅3便士的茶叶税,这样,英国东印度公司就获得在北美销售茶叶的通行证。
当下流行的观点是:“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该条例引起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极大愤怒,人们饮用的走私茶占消费量的十分之九。”这个就无法理解了,作为消费者,你天天消费的茶叶突然大幅度降价了,你会“极大愤怒”?尤其是百年老店的正规行货比水货还便宜一半,你会“极大愤怒”?如同今天的商品房突然宣布降低50%出售,而你一直期待着买房子,你会“极大愤怒”吗?“愤怒”的人群里一定不会有你吧。
问题是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这个比走私茶还便宜50%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实际情况是在此之前,英国的茶叶进口税特别高,茶税基本在90-110%,因此,北美才会出现大量的走私茶。英国对于东印度公司出口到北美殖民地的茶叶实行全额退税制度,等于东印度公司的茶叶成本比以前便宜了50%。就是说,只需要按照每磅象征性缴纳3便士,东印度公司的茶在英国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可以和走私茶卖到一样的价格。不同的是,东印度公司销售的茶叶,是合法的茶叶,可以摆在“阳光下”大声吆喝叫卖的茶叶。
这个法案于3便士没有关系,与什么“无代表不纳税”没有关系,与很多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没有关系,说白一些,只是与利益有关。因为英国政客想以茶叶税作为突破口,撕开北美殖民地的“合法”税收这个口子,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提议可以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既挽救了纳税大户东印度公司,同时把荷兰等走私茶挤出北美,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它去解决殖民地的税收问题。
如果认真地研究一下所谓的《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也就是《茶叶法案》,英国政府是想从北美殖民地茶叶里收到税,哪怕是象征性的每磅3便士,之前保留茶叶税就是一个伏笔。首先,会通过严格的打击“走私茶”的活动,其次,就是扶持亲英的商人,重新构建北美的茶叶流通渠道。如果执行顺利的话,以后其他的商品也可以参考这个方式推行,英国政客就是想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地从北美人的口袋里,动静不大地把税收上来。
但是,这个法案短时间内会伤害一些群体的利益,将使得伦敦中间商、茶叶走私贩和当地茶商都将在这场茶叶的盛宴中出局,这些既得利益获得者对于即将推行的法案可以说是恨之入骨。他们通过报纸和小册子等各种工具,祭起“无代表不纳税”的陈词滥调,刻意渲染英国将抹杀北美商业利益等危险,使得北美人民一时群情振奋,各种激进团体开始呼吁对英国茶叶进行抵制。
除了在舆论上造势外,走私茶已经不是即将到来的东印度公司“中国茶”的对手了,怎么办?咖啡,已经比较流行的咖啡成为抵御茶叶绝好的武器,同时,喜好喝茶的人也在寻找茶叶的替代品。当时,很多草莓叶、葡萄叶、紫苏、兔尾草和各种各样的医用植物叶子甚至根茎都被加工为茶叶代用品,个别如覆盆子叶都被称呼为“原始神茶”这样的美名。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茶叶差不多直接与暴政和邪恶划上等号,爱“国”的标志就是不喝茶,这种政治性的影响成为后来美国最终选择了咖啡作为国饮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时流传的口号就可以看出这种对于民众潜在思想的影响,“不要饮用这种受到诅咒的东西,因为恶魔会随着这种东西进入你的体内,立即使你变成一个叛国者。”(作者注:美国某机构最新的一份调查报告证实,由于美国人从小在学校历史课中的教育,老师在谈到“波士顿倾茶事件”和“美国独立战争”时,基本都会抛出上面的历史观点,今天同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现代美国人不愿意去消费茶叶,而是更倾向于咖啡)。
1773年11月,有7艘大型商船前往殖民地,四艘开往波士顿,其他三艘分别前往纽约、查理斯顿和费城,然而纽约和费城两地的茶商拒绝接货,这两艘商船不得不开回英国。11月28日,东印度公司的第一艘茶叶商船“达特茅斯号”(Dartmouth)先停靠在波士顿附近由英军驻守的威廉要塞,后来在格里芬码头卸下除茶叶以外的其他货物。12月16日,波士顿8000多人集会抗议。当天晚上,在塞缪尔·亚当斯(Samuel Adams)和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的领导下,60名“自由之子”化装成印第安人上了茶船,将东印度公司三条船上的342箱茶叶全部倾倒入海,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12月23日的《马萨诸塞时报》生动地描述道,“涨潮时,水面上飘满了破碎的箱子和茶叶。自城市的南部一直延绵到多彻斯特湾,还有一部分被冲上岸”。后来,美国在已经废弃的茶叶码头上专门里了一块碑,用来纪念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波士顿倾茶事件”以后,英国先后颁布各种法令,封闭波士顿港,取消马萨诸塞州的自治等,事件开始升级,矛盾持续激化,冲突不断加剧。不远的地方,即将要传来莱克星顿的枪声。
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汉考克都是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人,塞缪尔·亚当斯与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还是堂兄弟的关系。尤其是约翰·汉考克,他是一个大商人,从1765年开始,走私以逃避关税,组织民众公然抗税,于1768年走私茶叶被捕而进了监狱。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汉考克可以说策划了1770年的“波士顿惨案”,并且还趁机建立民兵。而“波士顿倾茶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精心设计的政治事件,而不是民众所谓自发的“爱国”行为。有些历史研究人员相信,事件中那60个自由之子,甚至有可能就是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汉考克雇来的人。说得更通俗一点,其实美国的独立,就是几个唯恐天下不乱的茶商花钱雇人(或者丛恿一些愤青)闹事,搞破坏倒茶叶而折腾出来的,目的就是要激怒英国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与民主无关,与自由无关。
茶,是“波士顿倾茶事件”中的道具,也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导火索。茶,最终还是引爆了美国的独立战争。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