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文
调薪主要靠市场说法 让人心生疑虑
2011-04-25 09:59 阅读(233) 评论(0) 分类:文娱
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13个省区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0.6%。目前,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市13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市13元。相关部门将继续指导尚未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地方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适时适度调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达到13%以上。
针对近期“工资五年实现倍增”的说法,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工资决定机制,这是决定工资水平及工资增长状况的一条根本原则。在此前提下,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四方面因素:一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劳动者本人受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状况;二是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本人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三是职工和企业通过协商确定工资的机制;四是政府对企业工资分配必要的宏观调控,比如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十一五”时期全国企业在岗职工(不含私营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平均工资从“十五”期末的17853元,增长到2009年的31622元,年均增长15.4%。“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达到13%以上,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因此,可以预期,“十二五”时期,随着工资制度改革深化,在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情况下,职工工资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很多事情的发生,往往喜忧交替,比如最近广受关注的工资翻番计划。先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透露,我国将努力实现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工资翻番。“工资五年翻番”,大家自然喜不自胜。
可随后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又表示,“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工资决定机制”,且是决定工资水平及工资增长状况的一条根本原则。这种“调薪主要靠市场”的说法,立时又让人心生疑虑。
工资是否全赖市场机制决定,一直莫衷一是。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市场性因素对工资起决定作用,而制度学派则认为还应包括各种制度性因素。所以,即便“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工资决定机制”,也未必就意味着仅靠“市场”就能实现“工资倍增”,更不意味着行政力量可以“袖手旁观”。仅以最低工资标准而论,即便政府制定了这个“指导价”,很多企业还在打“擦边球”,有的发放“地板工资”——将最低工资直接作为员工的基本工资,有的将职工变成“劳务派遣工”等等,遑论全凭“市场”做主。果真全凭“市场”做主,最低工资标准说不定会成为“天花板工资”呢,而“工资五年翻番”的愿景也就有点“画饼充饥”的味道了。
日本也曾在上世纪60年代推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到7年时间,人均国民收入就翻了一番。日本当时的“收入倍增”就没有完全甩给“市场机制”,而是各政府部门综合发力,打出了一套漂亮的包括最低工资制、推行社会保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削减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企业税等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师政策组合拳。其间的种种政府干预,虽然不那么“市场”,却提前实现了收入倍增计划。
将工资倍增的希望寄望于市场调节,无异于“与虎谋皮”。要想实现“工资五年翻番”,于目前的国情而论,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政府调控举措不可或缺。比如至少可以在减税让利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方面有所作为。
社会财富总归是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转移,此消彼长。如果政府征收的税费过多,无疑就会挤压企业和居民的收入。
税负之重,之于企业,正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小年所称,中国企业税负太高,17%的增值税,再加上25%的所得税,即使不是全球最高的,也是最高的之一;之于居民,突出表现就是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碎步前进”,生怕步子大了跌跤。
以流转税为主的不科学的税制结构、路桥费推高的物流成本、个税的“逆调节”……都成为挤压企业利润、阻碍工资增长的“拦路虎”。这恰恰达石团队需要政fu减税让利,匀出一些财富。企业税负减轻,有了利润空间,才可能与职工分享利润,工资倍增也才有希望。
当然,企业未必会主动与职工分享利润。碎片化状态的职工势单力薄,根本没有与资方进行工资谈判和博弈的能力;工会经济上依附于资方,没有“叫板”的底气。工资老板说了算,还“倍增”个啥?这个时候,政府就应该挺身而出,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比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工会职业化以助其挺直腰杆,代表工人协商涨工资等,增强工人的博弈能力。否则,全听“市场”说话,老板永远没有加薪的动力和压力,工资十年也翻不了番。
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工资决定机制,这是决定工资水平及工资增长状况的一条根本原则。在此前提下,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四方面因素:一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劳动者本人受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状况;二是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平安车险计算器本人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三是职工和企业通过协商确定工资的机制;四是政fu对企业工资分配必要的宏观调控,比如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4月24日《人民日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自主调节的确是形成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与市场同等重要的因素还有工会组织的维权水平和政fu监督指导作用的发挥,也只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形成的工资水平才是比较合理的。而这一点,在今年“两会”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有明确表述。其实市场条件下调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就两个,一个是市场的调节,另一个就是政fu的监督调控。简而言之,企业虽然拥有工资分配保险专题的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由于涉及到劳动关系双方,所以必须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确定。
然而,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工业化高速推进的过程中,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强弱对比会越来越明显。这种强弱对比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资本一方经常借助自身的强势地位,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占据主动和优势,从而产生一种“利润侵蚀工资”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劳动者可以借助工会这一集体的力量,在很多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与资方进行讨价还价,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调薪的确要靠市场调节,但市场调节的题中之意是必须有强大的工会组织,能够代表劳动者。反观我国车险计算器工会组织,目前还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很难真正制约强大的资本。
因此,在市场内部劳资双方的力量平衡机制没有建立之前,所谓市场调节不过是劳资之间弱肉强食的代名词。更何况,在不少视政绩为生命的地方政fu官员眼中,提升劳动者收入水平和亲资本相比,缺乏基本的吸引力。因为单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来说,逐步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虽然从长远看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却是一个难以短期见效的基础性工作,远不如引进项目和资金更能立竿见影,在任期制和高速流动性之下的一些政fu官员,很有可能借助权力的力量来进一步巩固资本的强势地位。
事实上,从现实情况看,调薪主要还要靠政fu,既要从干预市场自主调节中抽身出来,又要在平衡市场中劳资力量对比上作出基础性的努力,这些问题都无法靠市场自己来解决。调薪主要靠市场,从来都是市场已经足够完善,政fu权力能够受到有效约束的结果,这也就是“制约权力、驾驭资本”的原因所在。
下一篇:买车容易养车难啊
共0条评论